
邊坡位移監測的實施要點涵蓋監測點布設、技術方法選擇、頻率控制、數據分析及預警響應等關鍵環節,需結合邊坡地質條件、工程需求及環境因素綜合制定方案。以下是具體實施要點:
一、監測點布設:科學選址,全面覆蓋
1、關鍵部位優先
坡頂:沿邊緣線每隔10-30米布設監測點(復雜地形加密至10-15米),捕捉頂部水平位移和垂直沉降。
坡面:按高度分層設置,每2-5米高差一排,同一排間距與坡頂一致,監測坡面局部變形。
坡腳:靠近邊緣每隔5-15米布點,監測水平位移和隆起,判斷底部穩定性。
特殊區域:斷層破碎帶、軟弱夾層等地質缺陷部位加密布點,評估薄弱環節風險。
2、三維監測網構建
結合平面及空間展布,形成監測網。主滑面、地質分層、風化帶等關鍵位置需布點,確保監測覆蓋邊坡整體及局部變形。
二、技術方法選擇:精準適配,多手段協同
1、地表位移監測
全站儀:精度達±1-3mm(水平)、±2-5mm(垂直),適用于高精度需求,但受天氣和通視條件限制。
GPS/GNSS:水平精度±5-10mm,垂直±10-20mm,覆蓋范圍廣,適合大型邊坡,但需專業設備支持。

近景攝影測量:非接觸式測量,操作簡便,但受光照和拍攝角度影響,精度受限。
自動化監測系統:集成全站儀、GPS、傳感器等,實現實時自動監測,精度高但成本較高,適用于重要工程。
2、深部位移監測
測斜儀:通過埋設測斜管,測量不同深度傾斜度,精度±0.1mm/m,準確獲取深層變形信息。
應變片/壓力盒:監測邊坡內部應力變化,輔助分析穩定性,但易受環境因素干擾。
3、環境因素監測
同步監測地下水位、降雨量、地溫等,分析其對邊坡穩定性的影響。
三、監測頻率控制:動態調整,突出重點
1、施工階段
初期及爆破階段:每日或每2日監測1次,及時捕捉施工影響。
穩定施工期:每3-7天監測1次。
2、運營階段
常規監測:每2個月1次,雨季加強至每月1次。
變形加速期:每日監測,直至變形趨于穩定。
3、特殊情況
遇暴雨、地震等極端天氣或工程活動時,立即增加監測頻率。
四、數據分析與預警:科學研判,及時響應
1、數據處理
剔除異常數據,采用專業軟件計算位移量、速率等參數。
繪制位移時態曲線、等值線圖,分析變形趨勢和規律。
2、預警機制
設定黃色(警戒狀態)和紅色(危險狀態)預警值。
超過閾值時,通過短信、電話、郵件等方式通知相關人員,并設置現場警示標志。
3、應急措施
黃色預警:加強監測和分析,排查潛在風險。
紅色預警:立即采取加固、疏散等應急措施,確保安全。
五、人員與設備管理:專業保障,維護到位
1、人員培訓
監測人員需具備相關專業知識,熟悉儀器操作和數據處理方法,持證上崗。
2、設備維護
定期校準全站儀、GPS、測斜儀等設備,確保性能良好。
建立設備檔案,記錄校準、維修和更換情況。
六、方案制定與調整:因地制宜,靈活優化
1、前期評估
詳細調查邊坡地質條件、巖土性質、工程要求,制定針對性監測方案。
2、動態調整
根據監測數據和工程實際,及時優化監測點布設、頻率和方法,確保監測有效性。
關于我們
重慶租個量專業從事自動化監測,公司擁有全系列測量儀器設備,以及所用傳感器、物聯網等。公司所開發的自動化監測平臺(AMP)、傳感器云平臺(SCP)已在多條軌道交通線路、大型水電站自動化監測中廣泛應用。除此之外公司有一支專業的技術團隊,為您提供完善的解決方案,可現場勘察,項目實施,后期運維等一站式服務,想了解更多詳細方案,歡迎來電咨詢。